隆陽:黨建底色亮 鄉村振興成色足
咖啡豆大豐收 孫亮 攝
“高自元,田地4.09畝,發放股金分紅123元……”今年3月28日,隆陽區西邑鄉魯圖村石門自然村人頭攢動、歡聲笑語,村民們依次在股金分紅發放清單上簽字摁手印,并拍手稱贊“魯圖模式”帶來的收益。當天,共發放股金分紅18360元。這是隆陽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美麗圖景的生動一幕。
近年來,隆陽區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,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,把黨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,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鄉村振興。
抓組織體系,筑牢根基穩固的堡壘
“如今,我們村咖啡種植面積達13600畝,咖啡豆年產量達1200多噸,產值達1.2億元,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3萬元,帶動群眾戶均增收1.5萬元。”談及發展,“中國咖啡第一村”——潞江鎮新寨村黨總支書記王加維毫不掩飾內心的喜悅。
地處怒江沿岸的新寨村,曾經歷了種咖啡到砍咖啡的困境。為破局解困,村黨總支堅持“改變的是理念,不變的是產業”,采取“黨組織+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走精品化發展之路,新寨村實現從“砍”咖啡到“吃”咖啡的“蝶變”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中國咖啡第一村”,咖啡成了當地群眾的“金果果”。新寨村的發展,歸根結底是有一個堅強有力的好支部。
近年來,隆陽區以“雙整百千”四級聯創為抓手,持續鞏固深化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,全面開展村民小組黨支部規范化建設,組織2169個基層黨組織開展分類定級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,全力落實村黨組織全面領導、村級事務統一管理、村干部分工負責的村級組織“大崗位制”,全面推行“鄉鎮黨委—行政村黨組織—村民小組黨支部—黨員中心戶”的鄉村組織體系,實現黨員聯系群眾全覆蓋,不斷織密鄉村振興的組織體系,全力推進“黨組織+”模式,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。
抓骨干隊伍,建強本領過硬的雁陣
“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本領,開闊了視野,還通過觀摩交流找到了差距,也提振了信心,堅定了決心。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強理論學習,提升能力素養,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。”今年4月21日,參訓完隆陽區2023年度村(社區)干部示范培訓班的學員張正滿懷信心地說道。
近年來隆陽區緊盯“人”這一關鍵要素,深入實施“頭雁”“歸雁”“雛雁”工程,大力推進村(社區)干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“雙提升”工程,全力加強村(社區)干部、村級后備力量、駐村工作隊員等骨干隊伍建設,為鄉村振興賦能充電。
今年以來,隆陽區聚焦村(社區)干部、鄉村振興一線骨干力量能力提升,舉辦各類培訓班5期,培訓3713人(次);604名村(社區)干部參加“雙提升”項目。充分發揮鄉鎮青年人才黨支部作用,逐步提升青年黨員素質,持續鍛造鄉村振興的生力軍,現已儲備村級后備力量1062人。
同時,隆陽區通過對戶籍在外的黨政機關干部、外出創業務工人員以及離任村干部、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等各類鄉賢人才進行調查摸底,建立人才信息“儲備庫”,發揮黨組織“磁石”效應,將優秀人才吸引到農村這片廣闊天地。在干部規劃家鄉行動中,1000余名公職人員回鄉共謀家鄉發展,征集到意見建議3600余條。
今年5月,隆陽區還制定出臺了村(社區)干部行為規范,“要對黨忠誠作表率,不做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‘兩面人’”等“八要八不做”列進其中,持續打造過硬的基層帶頭人隊伍。
抓群眾增收,提升惠農利農的成色
三年前,西邑鄉魯圖村的土地因為零星分散,被稱為“補丁地”“口袋田”,耕作不便、成本高,很多土地撂了荒。
如何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益?魯圖村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鄉村振興之路,成立土地流轉服務合作社,將全村可用耕地統一流轉,集中開發,零星散亂的貧瘠土地變成了整塊連片、通水通路的高標準農田。這樣一來,村民的土地租金提高了,村民到村里的專業化服務隊務工收入有了保障,種煙后村民可以種蔬菜又有一份收入,合作社收益后還有“二次分紅”,實現一塊土地“四份收益”,形成遠近聞名的“魯圖模式”。
“今年是‘魯圖模式’創收的首次分紅,一年下來,村民每畝地的收入比過去增加了1500余元,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5萬元,來年各種收入、分紅只會更高。”魯圖村黨總支書記王學春滿臉憧憬地說。
近年來,隆陽區大力實施黨組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,不斷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,2022年末,全區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數量達112個,村(社區)集體經濟平均達21萬元,其中:20至30萬元30個、30至50萬元11個、50至100萬元15個、100萬元以上8個,讓群眾直接在項目建設或產業發展中享受穩定、普惠的增值收益。
此外,隆陽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,充分挖掘年輕村干部、駐村干部、返鄉大學生等力量,全力發展鄉村電商,讓隆陽咖啡、果蔬、美食等“觸網出山”,聯農帶農助農增收。今年以來,全區電商交易額達19.78億元。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