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投資2.6億元 更戛鄉10年改擴建農村公路98條
2013年以來,昌寧縣更戛鄉改擴建農村公路98條527.2公里,總投資約2.6億元,采用“交通+就業+公益崗位”模式,為群眾提供了154個公益崗位。道路的修建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,2022年,更戛鄉人均年收入15478元,比2013年提高了9962元。
更戛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,地廣人稀,群眾居住分散,全鄉11個村(社區)的群眾都以發展農業為生。2013年以前,更戛鄉的鄉村道路主要以土路、砂石路為主,有些路段年久失修、缺乏維護,尤其是下雨時節,部分路面會出現塌陷、坑洼不平等情況。當地的核桃、堅果、水果等一些農特產品也難以往外運售,道路不暢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,制約著更戛鄉的經濟發展,成了更戛群眾共同的心病。
要致富,先修路。“我是本地人,1988年12月回到更戛參加工作,今年是第35個年頭了。參加工作以來,我主要從事更戛基礎設施項目建設,經歷了家鄉從土路到彈石路再到水泥路的變化,以前一條條鄉村小道變成了如今寬闊平整的水泥路,農村公路的建設不僅方便了當地群眾的出行,也加快了本地產業資源開發,給群眾帶來了致富的新希望。”更戛鄉鄉村振興辦主任李紹安說。
為了改變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,該鄉歷屆黨委、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首要任務,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匯報,實施了鄉鎮公路升級改造、村組道路硬化、窄路路面加寬改造和生命安全防護等多項工程,全鄉農村公路整體面貌得到改進提升。
“鄉、村兩級組成工作組進村入戶動員群眾,并邀請縣交通運輸局等部門負責同志與群眾面對面宣傳交流,把政策、要求向群眾說清楚、講明白。在建設過程中,工作組和施工方密切關注群眾動向,及早發現、調處矛盾糾紛,為農村道路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。群眾非常支持,他們還自愿籌資修路,投工投勞,主動參與項目建設中來。”李紹安告訴筆者。
農村公路建設不僅是關乎群眾美好生活的民生基礎,更是暢通經濟循環的“毛細血管”。該鄉圍繞“建好、管好、護好、運營好”農村公路的“四好”目標,把管護作為農村公路工作重中之重,健全組織領導機構、管理養護責任體系、管養檢查考核辦法,建立鄉村組三級農村公路“路長制”,確保鄉級有分管領導、村(社區)有負責人、村民小組有管護人,做到公路巡查常態化、小修保養日?;?、排障除險快速化、施工管理規范化,實現問題早發現、病害及時補、中斷及時通、質量安全有保障。
鋪下的是路,連接的是心,通達的是富足。如今,更戛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一條條農村公路串村連景,“農業因路而興、農民因路而富、農村因路而美”的愿景正成為現實。
責任編輯:錢秀英 編輯:段紹飛
